内蒙古艺术学院信息公开网欢迎您! 3月26日 星期一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印发《内蒙古艺术学院<铸魂育人培根工程五年行动方案>重点任务清单》 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9-16 09:53:4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关于印发《内蒙古艺术学院<铸魂育人培根工程五年行动方案>重点

任务清单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各部门:

按照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铸魂育人培根工程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内党宣发2021〕23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将相关工作的重点任务分解如下,请各单位、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一、重点任务
   (一)实施“明德立根行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聚焦人生关键期“起好步、立直根”,分阶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成就梦想、体现价值。(责任单位:宣传部、学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

(二)实施“励教生根行动”

构建思政工作一体化格局,发挥教材“主旋律”、课程“主战场”、课堂“主渠道”、教师“主力军”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生好根、发出芽”,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最终向价值体系转化。

2.加强教材规范选用。落实好大学教材建设规划和普通高校教材选用管理办法。规范使用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国家统编教树,做好高校“马工程”教材使用工作,组织教师加强教材使用培训和重点难点研究,切实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责任单位: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

3.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若干举措》,推进队伍建设、职务晋升、岗位津贴等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推进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建立学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机制、启动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团队建设。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开展大学生思政课微电影、公开课等活动。按标准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单位:人事处、计划财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4.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指导学校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办学优势特色,深入挖掘研究不同学科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育人作用。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评估、“双万”计划建设、本科教学评估、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认证、“双高计划”等遴选评审评价指标。设立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精心打造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选树一批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示范课程。组织研讨培训和学术交流,开展课程思政技能大赛、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展示以及教学案例、说课和课件等比赛,着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扎实推进课程思政研究,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形成“一校一特色”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格局。(责任单位: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5.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落实专职思政工作人员和党务人员、专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的岗位设置、配备要求,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队伍。将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入学校思政工作兼职教师工作量,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完善选拔培训激励机制,推动落实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探索职务职级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加大“中青年思政工作骨干”“思政工作精品项目”等各类培育项目、人才支持、访学研修、在职攻读学位专项计划的投入和支持。深入实施思政“名师工作室”计划。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强化师德考评,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责任单位: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计划财务处、学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6.强化教育评价导向。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责任单位: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

(三)实施“弘文强根行动”

打造高雅校园文化,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实现“润底色、强根基”,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浸润中提升人文素养、熏陶思想感情、塑造人格品质。

7.创新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和“爱祖国担大任做新人”“爱祖国、家乡美”“国旗下成长”“忆红色历史、建时代新功”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化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开展“学四史、践初心、跟党走、担使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责任单位: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香校园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深入挖掘校史校风校训的历史文化积淀,开展“讲述红色校史”“网上重走长征路”等网络展示活动。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组织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书法名家进校园等活动,创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培育师生理性平和心态。深入实施“高校原创校园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创作弘扬时代精神、引领正确价值导向的原创校园文化精品力作。(责任单位:宣传部、学生工作部、艺术创作与实践中心、图书馆)

9.推动新媒体育人。策划“石榴籽小课堂”主题推文、微视频、动漫、H5等新媒体作品,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宣传教育。深入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做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高校网络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活动”。(责任单位: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网络中心)

10.重视仪式礼仪教育。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和中华历史名人纪念活动,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迹等,开展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开展庆祝建党百年宣传教育,策划“百年家书”系列短视频。开展“践行报国志永远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国旗进班级”活动,面向师生广泛宣传国旗升挂、国徽佩戴、国歌奏唱礼仪,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责任单位: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

(四)实施“实践扎根行动”

创造条件支持大学生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在实践中“广生长、深扎根”,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人民情怀、矢志艰苦奋斗,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11.完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体系。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校外辅导员工作室,开展教学实习、技能实训、岗位体验、就业实践等。推进学雷锋志愿活动,围绕“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开展社会实践,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组织青年大学生、企业家、投资人走进基层、乡村、西部和革命老区,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深入开展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打造“我是共青团员,我帮你”“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等志愿服务品牌。(责任单位:团委、学生工作部、招生与就业服务中心)

12.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十大行动”。以“六不”为主要内容实施生态文明绿色行动,打造绿色学校。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推进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观赛、文明上网等,推进垃圾分类。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加强全程指导和重点培育。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责任单位: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后勤处)

13.宣传选树先进典型。发掘校园典型和身边好人好事,开展高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大学毕业生”和“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评选表彰,选树热爱祖国、敬业奉献、勤奋学习、志愿服务、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楷模及优秀班团集体。开展“校园好声音”“校园好故事”等征集活动。广泛开展“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工作,大力宣传校园好人好事,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

二、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充分认识铸魂育人培根工程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学校“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制定发展规划,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加强体制机制、项目布局、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的系统设计,定期分析师生思想动态,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二是完善评估督导体系。《铸魂育人培根工程五年行动方案》将纳入我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相关任务将纳入巡查、监督检查重要内容,纳入“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评估范围,纳入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考核、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与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挂钩。

三是凝聚全校行动合力。铸魂育人培根工程五年行动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相关责任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认真落实推进。要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推动形成全校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良好氛围。

特此通知

 

                                                                                      中共内蒙古艺术学院委员会

                                                                                             2021年9月13日